<ol id="baaxx"></ol>

    首頁頂部
    網站公告:
    好消息:為了給用工單位提供更多電腦人才,仙桃市蘋果電腦學校特面向社會,免費急訓電腦辦公實用型人才,100%免費、推薦就業。!
      就業指導
    職場面試 當前位置:首頁就業指導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時間:2018/2/11 來源:圈外 作者:孫圈圈 瀏覽:2537


    導語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飛機上,還有1小時落地,下來之后需要給客戶做一個重要匯報,而你需要給他做一份PPT。但因為你錯估了時間,導致PPT草草做完,而且發現其中一些數據沒有,你怎么辦?”

    《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在《得到》專欄里,提及了Google剛進中國時候的一件事。剛開始,Google總部對中國研發團隊的評價非常低,因為“出工不出活兒”,北京的三四個工程師都抵不上Google總部的一個工程師。


    后來吳軍幫忙分析了原因,他發現,那些工程師都不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優先完成它們。中國研發團隊里,所有的工程師都是新人,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如何工作,而在Google總部,新員工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經驗的員工帶動下快速掌握工作技能。


    之后兩年,Google總部的工程師陸續來中國幫助團隊梳理工作方式,而中國團隊也會去Google總部交流,這種情況就得到了改善,中國研發團隊也最終得到了總部的認可。


    Google工程師這么聰明的一群人,尚且需要學習正確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產出,何況大多數人?


    我們一直都認為,如果一個人智商情商正常、學習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績。


    然而,我帶過很多人,也招過很多人,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學習,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產出卻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資質低于他們的人。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懷疑自己看人不準。直到前陣子看到吳軍的這段敘述,才幡然醒悟,仔細回想了這些人的工作方式,將他們與產出高的人相比,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存在這三個問題:


    問題1:只關注任務,不關注目標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飛機上,還有1小時落地,下來之后需要給客戶做一個重要匯報,而你需要給他做一份PPT。但因為你錯估了時間,導致PPT草草做完,而且發現其中一些數據沒有,你怎么辦?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瘋狂地找數據,最后可能數據有了,然而PPT沒有來得及做完,或者質量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幫自己一起找數據。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會根據老板此次匯報的目的,判斷這些數據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時間花在完善重要頁數、而不是找數據上,如果很關鍵,那么就找其他人幫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數據。


    這三類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任務導向與目標導向的差距。


    我此前的咨詢公司,在做高潛人才研究的時候,有個發現:高潛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備這些共性的人,幾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備的,幾乎做任何工作都會障礙重重。


    這其中,有一項共性就是Result-driven(結果驅動)。那些高產出的人,未必動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斷,什么事情對結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盡一切辦法保證結果達成,而不是死守著原有的工作任務。


    實際上,結果驅動不僅僅是一種工作習慣,更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以終為始的思維模式,是我自己刻意訓練的最有用的思維模式之一。


    比如思維訓練營里,有學員問我:如何讓自己對一個行業有真知灼見?


    想想看,如果是你,會如何回答?


    我的回答方式,是反問她:具備真知灼見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讓客戶更加信任你、還是想讓老板看到你的進步?


    假設你是希望客戶信任你,覺得你懂他,那你要做的,就是看這個行業里的客戶有什么痛點,然后針對這幾個痛點,下功夫研究和分析,有更多洞見,然后借機溝通出去。了解一個行業,是一個太大的話題,沒有目標,根本無從下手。


    所以,沒有結果驅動的思維,而僅僅死守著工作任務,最終就是,出工不出活兒。


    問題2:應激式工作,而非統籌式工作



    如果你觀察周圍的同事,會發現,整天風風火火、急得上躥下跳、各種任務來回切換的人,有時候產出并不高?此麄児ぷ,就好像打地鼠一樣,打完一個,另一個又冒上來,連看的人都跟著焦慮起來。


    而另一類人,他們做事專注、條理清晰、看起來很淡定,但最后,多困難的事兒都默默搞定了。


    兩者的差別就在于,第一類人總是應激式工作。他們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不是規劃當天的工作,而是馬上投入工作,以至于到了下班之后,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而沒做完的,可能又是最重要的。


    另外,領導臨時給個任務、客戶臨時有個要求、同事臨時要個數據,他們都會停下手里的事情,去忙這些,最終,在任務的切換上花費了巨大的精力。


    我跟公司的運營打過一個比方:假設你每項工作任務平均半小時可以做完,而任務之間的切換通常也要半小時,如果你經常一項不做完就切換到下一項,就算每個任務中途切換一次吧,那就意味著,8小時的工作時間,你至少有4小時都花在任務切換上了。



    這種應激式工作方式無疑是低效的,那什么才是高效的呢?統籌式工作。


    真正的統籌式工作,有幾個特征:


    特征一,有計劃地工作。


    我通常周日晚上就會排好下周每天的工作,而每天早上會排好當天的工作。而且,任務清單在工作的時候一直開著、實時更新,完成一項刪掉一項,臨時增加一項就插入相應的時間段,當天完不成的、非緊急的任務,我就改成第二天的日期。


    這種方式,會讓自己很有掌控感,多少事情來了,都不會亂了陣腳。


    當然,在做計劃的時候,你需要為高價值問題分配最多專門的時間。我此前特地寫過一篇文章,就提到,大部分人在80%的時間里都是做無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沒搞清楚真正要解決的問題。這6個問題,可以幫你省80%的無用功。


    特征二,形成自己固定的時間習慣。


    比如我的習慣是,在上午做需要燒腦的事情、在交通工具上聽書、在飯后效率不高的時候集中回復微信消息和留言、在等人的時候構思下篇文章主題、在疲勞的時候刷一下公眾號、在傍晚的時候跟團隊開會、在晚上做一個簡單總結。


    這種習慣,一方面把不同難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達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我會清楚地知道,5分鐘、10分鐘、30分鐘,對我來說分別可以干什么,這樣就不會一有碎片時間,就習慣性地刷朋友圈了。


    特征三,及時記錄、每天總結。


    當你正在工作的時候,老板布置了一個任務、客戶又來了一個問題,你會如何呢?很多人就直接撲到臨時任務上去了,但真正好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十萬火急,你可以快速用關鍵詞記在筆記本上,不需要任何思考,然后馬上回到剛才的任務,做完再看筆記本。


    另外,你在一天當中,學到了什么、犯了什么錯誤,當時也要記下來,因為過了那個時候,你很快就會忘,然后繼續犯這個錯誤。當然,這些記錄,晚上都需要進行整理。


    我曾說過,此前8年多的顧問生涯里,成長最快的那半年,我每天都堅持寫工作日記。


    另外,記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減輕大腦負擔。每天的例行工作、自己常犯的錯誤,這些都可以列清單。你的大腦是用來思考的,是很寶貴的,別把一支筆就可以做的事情,強加給你的大腦來做。


    問題3:幾乎從不“偷懶”



    “懶癌”是第一生產力。仔細盤點一下,我們哪樣創新不是因為懶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車;不想爬樓,有了電梯;不想打掃,有了掃地機器人……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續的,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時候,搭好框架。


    比如,我讓運營每周做一次數據分析,這個事情是重復性的,所以高效的做法是:建一張excel表格,把固定需要分析的參數都做好公式,每周只需要把導出來的源數據貼進去,刷新之后參數就出來,然后只需要看參數來得出結論。


    當然,這里所說的偷懶,不僅是善用工具,還包括善用他人。


    比如,你從來沒做過數據分析,那么就先去找找前人怎么做的;比如,你有自己的團隊或者實習生,那就不要做任何他們就可以做的事情;再比如,去運營社群,摸索出一套群主激勵機制,比你自己去做群主,要高效得多。


    所以,這三個讓你Work Smart的工作方式,聽起來難嗎?一點也不,而且你很可能也聽說過。但是,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我觀察下來,有幾個障礙:


    障礙1:工作環境所限。

    很多人的工作性質,就不是結果導向型的,而是任務導向型的。他的工作崗位要求他做的,就是完成任務,至于背后的出發點,不需要知道。而且,領導有可能就是考核努力、考核苦勞,而不是考核產出。


    實際上,工作性質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的影響,大到超乎想象。


    你去看,剛畢業的時候,一個學校一個專業的同學,看起來差不多,但過了幾年,你會發現,只要接觸一個人幾分鐘,聽他說幾句話,就能大致判斷出他的職業。


    再極端一些的,多年前我曾經因為要幫客戶設計流程,去他們的產線觀察生產過程,在噪音極大、燈光昏暗的廠房里,我看著流水線工人機械地盯著機器、等待換箱,幾個小時下來,我自己也開始反應遲鈍、敏銳度下降了。


    障礙2:沒有資深的人輔導。

    從開頭的案例可以看出,Google工程師那么優秀的一群人,在從校園進入公司之后,也需要有經驗的人輔導。


    但很多公司并不像Google那樣,重視對新人工作方式的培養,將Work Smart提到非常高的位置。


    他們往往只重視教員工What(需要做哪些事情、用什么工具等等),卻沒有How(如何聰明地做這些事情)和Why(這些事情對公司、對客戶有什么幫助、要達到何種目的),導致員工的聰明才干發揮不出來,沒有成就感。


    障礙3:思維方式固化。


    一部分人,會在工作多年之后,發現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的負面影響,醒悟過來想要改變。


    然而,從學校踏入社會的這幾年,是思維和工作方式形成的關鍵幾年,如果任務導向、應激式努力、悶頭蠻干的工作方式在大腦中固化了,形成了下意識思維,是很難扭轉過來的。


    我帶過幾個人,此前的工作經歷都是任務式、應激式的,在跟他們合作的時候,的確能夠感受到他們與自己固有思維作斗爭的痛苦與掙扎,然而,并不是每個人最終都能掙扎出來、突破自我的。


    所以,年輕時候的工作選擇,你選擇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思維習慣、工作方式、價值觀甚至生活方式。


    在初入職場的幾年,處于何種工作環境、跟誰一起工作、被誰輔導工作,足以影響你的下半輩子。


    【字體: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專業介紹
    高級文秘班 電子商務班
    電腦維修班 數碼影視班
    電算會計班 網站開發班
    平面設計班 短期實用班
    裝飾裝潢班 電腦全科班
    學校簡介
    學校概況
    辦學榮譽
    政府助學
    辦學特色
    辦學理念
    聯系我們
    校園文化
    開課通知
    校園生活
    校園公告
    人才輸送
    學員風采
    就業指導
    就業流程
    職場面試
    就業保障
    就業信息
    人才信息
    二維碼150*150
    湖北省仙桃市沔陽大道(市內乘8路、12路、4路車公園世家站口) 郵編:433000
    求學咨詢電話:鄧老師 13872978789 0728-3275226 就業安置電話:鄢老師 13972946737
    技術支持:新夢科技 食宿安排電話:許老師 13972634558
    學校網址:www.jfhdk.com 學校信箱:applexp5257@163.com
    Copyright ? 2012-2015 Powered by 仙桃蘋果學校 All Rights Reserved. | [后臺管理]
    網站ICP備案號:鄂ICP備18013774-1號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